4月20日是第9个“世界痛风日”。“420”是诊断高尿酸血症的临界值,高尿酸则是痛风的罪魁祸首。痛风在古代被称为“白虎历节”,发作起来疼痛异常,如白虎撕咬一般。痛风的干预和创新治疗方案也备受关注。
广东是“痛风大省”
痛风实际上是人体内尿酸结晶堆积引发的剧烈关节炎症。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《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指出,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。
作为“痛风大省”,广东的痛风患者人数高居全国首位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曾对1万多名在广州进行体检的成年人进行研究,发现几乎每三个人中,就有一个人患有高尿酸血症,占比高达39.1%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专家认为,广东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高发,背后涉及包括遗传因素、生活方式、饮食习惯、药物使用等多种原因。从饮食习惯来看,广东不少居民比较喜好食用肉类、动物内脏及海鲜,喜欢煲老火靓汤,再搭配上啤酒、糖水等饮品,都有可能导致摄入嘌呤过量及代谢紊乱,诱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。此外,饮酒过量、肥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和某些药物(如利尿剂)都可能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临床上只有约10%~20%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成痛风,但这并不代表高尿酸“无害”,实际上长期的高尿酸状态会损害肾脏功能,增加血管病、冠心病等风险,还可能造成胰岛素功能受损,诱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。
痛风创新药研发受关注
如何治疗痛风,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难题。传统的药物治疗长期面临疗效与副作用并存的困境。例如,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虽能缓解急性发作,但长期使用易引发胃肠道损伤和肝肾毒性;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存在超敏反应风险,而且在亚洲人群中过敏比例远高于欧美人群,部分患者因此被迫中断治疗。
近日,南方医科大学宣布,涂盈锋教授团队在《自然·通讯》发表论文,构建出能分解关节腔内尿酸结晶的二氧化硅“纳米马达”治疗痛风,这一消息迅速在“痛风界”刷屏。据报道,该“纳米马达”如微型机器人,可负载柠檬酸钠和尿酸酶,在关节腔内降解尿酸并将降解产物过氧化氢转化为无害的水和氧气。动物实验显示,其关节损伤修复率超90%且无副作用。不过目前这一探索还未进入临床实验,团队计划5年内通过临床实验实现痛风患者“一针治疗”的目标。
据沙利文预测,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会在2030年达到2.4亿人,国内痛风药物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08亿元。面对庞大的需求,广东药企也在加紧研发治疗痛风的创新药物。
上市公司一品红发布的消息显示,公司痛风创新药AR882全球Ⅲ期临床试验REDUCE 2试验近期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,同时国内关键性 III期REDUCE 1研究也已经启动。这也意味着AR882国内及国外临床试验全面进入Ⅲ期临床。
AR882是尿酸转运蛋白(URAT1)抑制剂,主要用于痛风和痛风石治疗。一品红AR882项目研发相关负责人介绍,已完成的全球多中心IIb临床试验数据显示,与现有疗法相比,AR882治疗痛风患者的安全性更高。除了能降低血尿酸水平外,在溶解痛风石、减轻尿酸结晶负担及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率方面,AR882也展示出潜力。
据介绍,AR882项目采用“湾区研发、全球申报”的模式,在全球同步开展Ⅲ期试验,并于2024年获美国FDA快速审评通道资格(FTD),目前也被国家药监局大湾区分中心列为重点品种。
据一品红方面介绍,子公司联瑞制药的南沙联瑞智能制造基地已于2023年1月正式投产,占地22万平方米,基地按照FDA和欧盟标准建设,具备全球化供应能力。未来痛风创新药也有望在南沙基地投产。
南方+记者 严慧芳